商标分类查询查询商标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无效商标无效实施实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原标题:普宁英歌深陷商标争夺战,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空白如何填补?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公共资源,目前知识产权在非遗保护方面仍存不少空白,层出不穷的商标抢注行为影响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完善相关立法修法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随着时代变化,潮汕英歌舞从广场走上舞台。受访者供图
新春将至,踏着承载古老文化记忆的锣鼓声,寓意辞旧迎新的英歌舞表演在潮汕大地拉开帷幕。矫健的英姿、豪迈的步伐,英歌表演阵列的豪壮气势震撼人心。挥舞在潮汕青年手中的英歌锤不断敲击市民游客的心灵,传递着当地民众千百年来平安吉祥的美好祈愿。
就在不久前,一场关于英歌的“商标保卫战”悄然落下帷幕: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日前披露,经英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俊浩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去年就第16999507号“英歌YingGe”商标无效宣告申请案正式作出裁决,宣告由广东省汕头市郑某某注册的“英歌YingGe”商标无效。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非遗资源得到开发、走向市场,围绕非遗的知识产权纠纷也愈发凸显。2021年底,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实施年度推进计划》将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上议事日程。
“随着‘双创’热潮的不断升温,与非遗知识产权有关的争议将会愈演愈烈。”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团长、非遗保护专家邓尧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属公共资源,目前知识产权在非遗保护方面仍存不少空白,层出不穷的商标抢注行为影响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完善相关立法修法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蹭非遗热 超250个商标疯抢“英歌”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在揭阳普宁民间,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英歌,一直被视为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而备受推崇,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英歌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推广,气势雄壮的普宁英歌频频登上热搜。成为“新晋网红”后,英歌文化的潜在商机被激发。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调查发现,“英歌”被个人或单位注册为商标的情况屡见不鲜。
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查询发现,截至发稿日,商标名称包含“英歌”二字的超250条,其中与“英歌”名称完全相同的商标注册申请有34条,以“英歌舞”为名的注册申请也有不少。
这些“英歌”商标的注册与非遗传播热度的提升不无相关。乘着两届“普宁英歌文化节”、普宁市流沙西街道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东风,“英歌”商标注册申请也分别在2013年、2019年掀起两波小高潮。
邓尧介绍,上述商标申请覆盖商品到服务多个类别,包括餐饮、服饰、科技、贸易表演、教育等。其中,2016年7月21日获准注册的第16999507号商标“英歌YingGe”引起了非遗法援律师团的注意。
该商标分类为第41类,可以使用在文字出版、组织表演、体操训练等服务上。“争议商标名字与国家级非遗名录完全相同,意味着如果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其他任何人和单位使用‘英歌’二字从事相关服务,都可能涉嫌侵犯其商标专用权。”他说。
去年2月,李俊浩正式对争议商标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也对其施以援手。经过7个月细致的证据收集和法律研究,国家知识产权局最终对争议商标作出“无效宣告”的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裁定书显示,商标“英歌YingGe”已构成上述情形。值得关注的是,裁定还认定“英歌”作为商标由被申请人独占注册及使用,不利于英歌的保护传承,容易对我国文化等社会公共利益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截至目前,本案尚未收到被申请人不服裁定提起诉讼的通知和材料。
如今,中国商标网尚显示有20多件注册成功的“英歌”同名商标。“我们暂不能断定,这些商标是否全部都属于不应当注册的情形。”邓尧说,上述数字只是非遗商标注册热潮的客观反映,如何识别和处理这些商标,仍有待社会各界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产权问题 如何防止非遗元素被滥用
在非遗领域,像“英歌”商标被不正当注册这类情况并不少见。记者在有关法律数据库检索发现,在1839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裁判文书信息中,商标权属与侵权纠纷就占了1459条。
如何借助法律为非遗保驾护航,成为摆在非遗业界面前的全新课题。2011年,我国已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该法律侧重于非遗的行政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未对非遗保护作出明确规定。
市场竞争靠品牌,品牌的核心基础是商标。邓尧观察到,许多非遗技艺过去主要靠口传心授,生产者普遍没有自己注册商标和品牌的意识,“如果这些商标被他人抢注后占据市场,会给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极大困扰”。
每个民族的非遗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属性。如果这些非遗元素被使用在不当的商品上,会导致传统文化的固有内涵被歪曲。
在目前法律体系下,除普通商标外,“地理标志”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推进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力抓手。顾名思义,“地理标志”代表产品出产的特定地域,因而成为区别商品来源和声誉的一种标识,更能充分体现非遗蕴含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属性。
不少非遗产品近年纷纷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记者在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网查询,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传统纺染织绣项目为例,有近两成项目所对应的产品已经获得保护,包括云锦、苏绣、蜀绣、香云纱等。
2018年起,梅州市蕉岭县启动了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蕉岭三及第”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申请。“蕉岭三及第”以猪肝、猪肉和猪粉肠熬粥制成,是当地的代表性佳肴。清代状元林召棠发明“三及第”的传说,更为美食增添几分崇文重教的意蕴。
但有专家指出,在现有商标法律制度下,地理标志主要考量的还是自然因素,这种带有地名的非遗产品侧重人文因素,要取得地理标志商标保护并非易事。经过几年的积极申请,“蕉岭三及第”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依然未能获得通过。
探索对策 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法援服务
无论商标还是地理标志,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真正主体终究还是人。2021年,河南“逍遥镇胡辣汤”与陕西“潼关肉夹馍”的商标维权行动,由于被曝光注册人据此广泛向商户收取“会费”引起社会轩然大波,最终被当地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并叫停维权行动。
有法律人士认为,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既然合法拥有“逍遥镇”商标,通过商标维权发展特色产业本无可厚非,但商标制度仍需运用得当才能有助于非遗保护;政府也应出面厘清非遗的权利关系,避免地区特色经济和文化产业因无序竞争而影响发展。
冼夫人信俗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早在2005年,一则名为“冼太夫人”的争议商标就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04年,争议商标“冼太夫人”被核准注册,并被允许使用在米、面粉、麦片、咖啡、茶等第41类商品中。经电白县人民政府向商标评审委员会反复交涉,最终认定该商标会损害“冼太夫人精神”这一中华民族共同文化财产,经裁定争议商标无效。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仅有10年。”邓尧认为,这些与非遗有关的争议商标能够获得注册,反映出商标主管部门审查人员对非遗缺乏认识,也缺乏与非遗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
邓尧认为,虽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能对争议商标提出宣告无效的申请,但如果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在打造文化品牌时,对非遗商标问题加以充分考虑,或能规避日后出现的风险,“电白县对‘冼太夫人’商标的处理就是很好的例子”。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完善非遗立法与综合运用商标权、地理标志等多种手段加强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明确要求,加强非遗普法教育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提升非遗传承人法律素养方面,广东近年推出不少先行先试之举。2018年,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与广东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设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援助基金,广东省法律援助基金会也正式成立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为非遗传承人群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如今,李俊浩在非遗法援律师团的帮助下,设计出属于自己英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商标并成功注册,为英歌文化品牌的打造与文创产品的研发迈出了第一步。
“对广大身处农村的非遗传承人来说,他们依然缺乏参与品牌建设的资源。”邓尧期待,各地非遗主管部门可以协同知识产权部门、学者与专业人士,探索出因地制宜的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从而真正推动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杨逸 实习生:陈文婷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普宁英歌深陷商标争夺战,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空白如何填补?(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与光同行!2021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企业知识产权精英”榜单揭晓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南方日报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