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IPR DAILY
中文网
资讯
榜单
活动
人才库
英文版
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没有账号?去注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注册协议》
注册账号
忘记密码?
已有账号?去登陆>>
我们已发送验证链接到您的邮箱,请查收并验证
没收到验证邮件?请确认邮箱是否正确或
重新发送邮件
确定
抄袭风盛行 版权之争拷问编剧底线
产业
小知
2014-05-26
电视剧行业抄袭之风盛行并非今日才有 文/唐潇霖 从4月中旬到5月上旬,知名编剧涉嫌抄袭成为电视剧行业内的热门话题。 先有琼瑶怒斥于正新戏《宫锁连城》(简称《宫3》)抄袭《梅花烙》,事件经过持续发酵已诉诸法律;后有知名编剧芦苇公开表示计划出版电影《霸王别姬》的剧本,但遭到原作者李碧华一方的激烈反对,李碧华的版权代理公司认为芦苇此举涉嫌侵权。以上事件暂无定论,但电视剧行业抄袭之风盛行并非今日才有,只不过由于此次“涉嫌”的“言情教母”和“金牌编剧”的身份太过特殊,才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抄袭还是借鉴 近期的版权之争,多少是编剧业“病态”肌体的外在呈现。 当76岁的琼瑶阿姨被这件事气得需要加倍服安眠药,感觉“很心痛、很心痛”时,有众多演员、导演及时送去了祝福和安慰,网络上也拥有一边倒的民意支持率,却很少听见编剧们发出声音。除了几位同样感觉遭受到不公平对待的编剧揭露事实外,中国编剧界几乎“集体失声”。 《综艺》联系了几位编剧公司的老总和一位近期上映影片的编剧,对方都表示不好对此事做出评价。有位影视公司从业人员表示: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时代,保证完全“纯粹”的原创很难,大多数人无法独善其身。 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不反对借鉴,大多数作品也都离不开借鉴他人的思想。北京市律师协会传媒与新闻出版专业委员会主任任丽颖表示:“《著作权法》不保护思想,保护表达,即保护的是思想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思想本身。”例如,前人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不能阻止后人写类似的故事。 所以,根据《著作权法》中思想、表达的二分法理论,任何人都不能垄断思想,重要的是这种主题思想独创性的表现形式。那么,如何界定作品到底属于借鉴还是抄袭范畴?北京市律师协会《著作权法》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华权认为,这属于著作权公有领域和独创性的界定范畴。 著作权公有领域的范围十分宽泛,包括保护期限已届满的作品、权利人放弃著作权的作品等。杨华权说:“例如四大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的故事等,包括《宫3》中偷龙转凤的桥段,这些都属于公有领域,至少表面上不能判定为抄袭。” 对于网上有编剧援引于正关于“20%不算抄袭”的说法,曾经帮助毕淑敏成功打赢过盛大网络侵权案的马雪峰律师告诉《综艺》,法律上并无明确条文规定,抄袭20%或者多少百分比例才算侵权,没有这种概念。马雪峰说:“法官会对两部作品的剧本和最后成品剧进行比对,从故事大纲、关键人物描写、关键情节的处理等方面来认定是否构成抄袭和侵权。如果评委会或是合议庭的3-5位组成人员中,有2人都认为构成抄袭,那么判决结果可能就是抄袭。”《著作权法》对权利的界定已经十分清晰,不过在具体案件的裁决中需要依靠更多的主观上的判断。 马雪峰表示,侵权官司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难打,“我不知道别的地区如何,但是北京一中院、二中院、高院所审的著作权案件很多,权利人的胜诉率很高。只是电视剧比对的工作量巨大,耗时会很长。” 改变抄袭的生存土壤 《宫3》是抄袭还是借鉴有待依法裁定,但电视剧行业内的抄袭之风越演越烈却是事实。 对于这种抄袭之风,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剧高满堂认为,“每年生产那么多剧,最终真正进入市场的连一半都不到,产量严重过剩。而且中国电视剧缺乏原创,一年上万集的电视剧里,原创的顶多占1/10。所以模仿抄袭成风、低俗媚俗严重,不是婆媳、谍战,就是戏说、穿越。如果一门艺术忽略了原创,只剩下模仿,那它将很快无路可走。” 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尤小刚也持类似看法,“现在电视剧的内容创新乏善可陈,基本是各种桥段的单摆,各种内容的翻抄。2013年,荧屏上热闹的剧很多,但有振聋发聩的艺术作品却没有。” 电视剧生产量巨大而播出平台有限,导致项目运作风险大增。所以,制作公司惯于依靠知名演员、大牌导演和已经被证明过成功的题材来降低风险。2013年,中国电视剧年产量达到1.5万集,但据CSM媒介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75%的国产电视剧平均收视率低于0.5%的及格线,收视达标率仅为25%。 《雍正王朝》编剧刘和平认为,“电视剧市场需求量大,但原创的从业队伍还没有跟上,国内有原创能力的职业编剧人数不足。一部好的原创剧本,一般需要几年积累。这样一来,不具备原创能力的人,也就只好模仿、抄袭。” 编剧陈少蔚表示,“电视剧一般每集10000字左右,往往需要反复修改,甚至推倒重来都是家常便饭。所以一部剧写下来,工作量巨大,从最初的原创大纲,到分段梗概、分集梗概再到剧本,七八十万字甚至更多都很平常。”原创是个苦活,再加上浮躁的环境和赚快钱的心理,致使有些编剧走上了抄袭之路。 就在“抄袭事件”发生前,宋丹丹和宋方金的口水仗曾引爆编剧地位的话题。彼时,于正对作品拥有的控制权以及造星能力,还是一些编剧羡慕的对象。 “于正的能力不在于他的所谓‘模仿’,而在于他对各大卫视平台收视率曲线背后观众心理的敏锐把握,对电视类型剧流行趋势的判断。如果说琼瑶是倾注真心和感情的剧作家,那么于正就是现代化电视剧制作流水线上的生产者。角色不同,定位不同,导致了观念不同、话语体系不同。”有不愿具名的编剧表示,琼瑶和于正都是 “写而优则导”的典型人物。他们的“冲突”,亦折射出不同时代背景下两代剧作人观念上的差异。现在的编剧行业鱼龙混杂,很多编剧对于抄袭、借鉴、模仿已经安之若素,在有些人看来是气愤难平、理应追究的事情,在很多人眼中却变成了“较真”,不同的态度和心境,才更叫人心惊。 版权问题的解决,法律只是最后一道防线,而抄袭之风的止刹,需要多方的协调和努力。例如更聪明的监管方式、播出平台的严格审查、行业标杆的正确引导、法律法规的健全、典型案例的震慑等,多手段并举,才能保障产业的良性发展。让优秀的原创编剧真正收获名与利,电视剧才能出现更多精品,也才能解开现在的困局。
来源:综艺报 来自:iprdaily
《知识产权日报》英文“IPRdaily”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锐知识产权产业媒体,由一群长期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信徒建立,我们中有资深媒体人,有投资者,有观察者,有代理人,有律师、有IPR风险控制专家,还有创业者。我们将客观敏锐地记录、述评、传播、分享知识产权行业的每一天。
版权声明: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小知
注册用户
共发表文章
31253
篇
最近文章
IPRdaily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产业专题
2025-04-17
专题
IPRDaily通信产业专题
2025-04-16
专题
IPRDaily人工智能(AI)产业专题
2025-04-16
专题
IPRdaily#产业专题#栏目合集
2025-04-11
产业
AI浪潮下,企业IPR的破局与新生之路
2025-04-03
投稿
聘!国家知识产权局所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招聘「工作人员35名」
2025-03-25
招聘
聘!徐工集团招聘「法务风控管理」
2025-03-23
招聘
聘!亿纬锂能知识产权部招聘「专利工程师/高级专利工程师」等岗位!
2025-03-23
招聘
聘!跑红集团招聘「知识产权IPR」
2025-03-23
招聘
聘!创鑫激光招聘「知识产权总监」
2025-03-23
招聘
AD
AD
焦点追踪
本文来自于
iprdaily
,永久保存地址为
/news_687.html
,发布时间为
2014-05-26 20:58:55
。
分享到
《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解读
为跨界传播营造良好的版权环境
我也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