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单体电池’的专利布局为例,了解参数化专利布局的特点,并对在专利撰写中如何应用参数化专利布局的思路给出初步引导。”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邱小波 北京超凡宏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Part.1
引言
参数化专利布局主要应用于高性能材料(如合金、复合材料)、医药化学、精密化工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产品的价值直接由其性能参数决定,且实现同一参数的技术路径通常多种多样,因此,参数化保护是必然选择。
参数化专利布局的核心思想,是将一项技术解决方案的核心,归结为一个或多个关键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然后围绕这些参数的“优化”、“突破”、“新范围”或“新组合”来进行专利挖掘和布局。相比于传统的发明专利,参数化专利不是保护一个具体的产品结构或方法步骤,而是保护实现某种优异效果的技术参数条件。因此,其保护范围更宽,就好比是在技术领域里“圈定一块地”,而不仅仅是保护地面上的“一栋房子”。可以预见的,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参数化布局必将成为高价值专利的标配。
本文将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单体电池”的专利布局为例,了解参数化专利布局的特点,并对在专利撰写中如何应用参数化专利布局的思路给出初步引导。
Part.2
案例分析:比亚迪“单体电池”专利组合
2.1 专利数据获取
以2022年03月29日公开的专利“无模组框架的电池包、车辆和储能装置”(CN114256546A)为引,查找该专利的同族专利共154件,申请国家/地区13个,筛选出所属国为“中国大陆”的专利共43件进行分析。部分专利情况题录摘录如下表1所示。
表1 比亚迪单体电池专利组合部分题录摘录表
2.2 专利组合整体概况
整体来看,该专利族中的所有专利均聚焦于“单体电池—电池包—电动车/储能装置”的产业链条,强调通过优化单体电池的几何尺寸和比例,提升散热能力、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其核心创新点在于采用了“无模组框架”(CTP, Cell to Pack)设计,省去传统模组,将单体电池直接安装在电池包外壳内,可以减少元件、简化组装,并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根据专利主题和权利要求的核心保护内容,对上述筛选出的43件专利进行初步分组,如表2所示。
表2 专利分组分析
由表2可知,比亚迪针对“单体电池”系列技术进行了从单体到系统的专利布局,先保护单体电池设计(A组),再扩展至电池包结构(B组),最后覆盖整车集成(C组),形成“点—线—面”的完整保护链。同时,针对同一技术点,例如无模组框架,通过设置多个专利从不同角度描述(如支撑结构、保温设计、横梁布置),以确保各类实现方式都落入其保护范围。
2.3 参数化专利布局聚焦
尤为突出的,在上述分组A的单体电池设计专利中,申请人以单体电池的尺寸参数及参数比例关系为核心,通过约25个专利覆盖了不同的技术参数组合,形成了“参数化保护网”。
下面聚焦分组A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个专利(对应表1中的序号2-序号5),基于其权要内容设置,进一步展开详细论述。其中,这四个专利授权后的独立权利要求如下:
为了更准确把握各个专利的布局安排,基于授权后的权利要求进一步分析了上述四个专利的技术三要素情况见下表3。
表3 参数化专利布局代表性专利的技术三要素一览表
由上表3可知,这四件专利各自分别突出了不同的关键参数,具体而言:
专利2(CN111430598B)以S/V比为核心,覆盖散热面积与体积的优化关系。
专利3(CN111430597B)以L>600mm和H/V比为核心,强调超长电池的尺寸与体积关联。
专利4(CN114512759B)以D/V比为核心,聚焦厚度与体积的精细化控制。
专利5(CN111430599B)以L/V比为核心,突出长度与体积的比例对布局的影响。
结合从属权利要求的分布,从权要整体设置来看,这四件专利共性的在权利要求中都布局了多个关联参数(如L/D、L/H、S/E等),彼此之间形成交叉保护网络。这种设计产生了一个相互协同的作用,举例来说,当竞争对手在设计单体电池时,若调整某一参数(如增大长度L),可能落入专利3的保护范围;若优化厚度D,可能触犯专利4;若改变S/V比,则可能侵犯专利2。这种多个专利协同作用的布局,使得规避设计的难度大大增加。
Part.3
参数化专利布局的应用启发
基于上述比亚迪单体电池组合的案例剖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参数化专利布局本质上是一种以技术方案的核心性能参数或技术参数特征作为专利权利要求的核心保护对象,并通过参数范围来界定其专利保护范围的方法。它将保护焦点从具体的、有形的“实施方式”(如具体的构件、步骤)提升到抽象的、无形的“技术效果”(如强度、效率、精度)。在专利申请中,通过权利要求界定一个合理的参数范围(如数值范围、比例关系、性能门槛),其保护范围能够覆盖所有能够达到该参数范围的技术路径。这极大地增强了专利的排他效力,防止竞争对手通过等效替换或非实质性改进进行规避设计。
基于上述案例启发,在专利挖掘场景中,具备参数化思维的挖掘人,应当有意识地主动引导发明人提炼技术参数。例如,可以主动询问研发人员:“能否用数学关系(如比例、比值)概括技术优势?”如果发明人提到“电池做长后散热更好”,则应追问:“长度与厚度、体积的最佳比例是多少?是否有实验数据支持?”当然,为了避免参数的空洞化,需要确保每个参数范围与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散热、空间利用率)直接关联。
与此同时,在撰写以技术参数特征为方案核心的权利要求书时,撰写人需要注意参数组合与层次的设计。其中,独立权利要求应当以核心参数组合作为主权项特征,而非单纯结构描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通过层层递进,加入次要参数(如L/E)或更窄范围(如L=400–1500mm),进一步增强专利的稳定性和侵权判定的便利性。需要注意的,参数范围应基于实验数据,但不宜限定过窄,以免被竞争对手规避。同时,在说明书实施例中,也应当详细记载实验数据,包括参数范围的推导过程、仿真数据或对比实施例,以证明该范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本案中,可以通过数据展示S/V=0.2 mm⁻¹时散热效率比传统电池提升30%,来突出效果的显著。
进一步地,在进行多个专利申请的布局时,针对同一核心技术,可以参照本文案例,每件侧重不同参数维度(如一件保护S/V比,一件保护L/V比),编织成交叉保护网络。此外,还可以根据市场规划,将参数化权利要求同步布局至PCT或主要国家,形成全球保护网。
对于企业研发人员而言,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参数化专利的产出难度将更加友好。一方面,通过搜集并分析海量专利和非专利文献,可以更精准地定位现有技术的参数边界,从而设计出更具创造性和前瞻性的参数保护范围。另一方面,借助大模型工具,实验数据的分析也将更加高效、系统,为撰写高质量的参数化专利提供坚实基础。
Part.4
参数化专利撰写的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在专利审查中,参数化权利要求的创造性往往依赖于该参数范围是否带来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审查员对这类权利要求通常持审慎态度,可能以“不清楚”(专利法26条3款)或“得不到说明书支持”(26条4款)为由提出质疑。因此,成功的参数化权利要求需要在说明书中提供极其充分的实验数据和支持。
在进行参数化权要撰写时,撰写人必须与发明人紧密合作,精确定义每一个参数,明确其测量标准和方法,并在说明书中提供覆盖权利要求范围的多个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以证明参数范围与技术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任何定义模糊或支持不足都可能导致权利要求被驳回。从另一面来看,这类专利一旦授权,因其保护范围宽,稳定性相对较高,往往会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堡垒型专利”,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和战略价值。
Part.5
总结
参数化专利布局作为一种以技术参数为核心保护对象的专利策略,突破了传统结构或方法类专利的局限,将保护范围从具体实施方式提升至技术效果层面,实现了更广维度的技术封锁。本文案例中,比亚迪通过围绕单体电池的尺寸比例(如S/V、L/V、D/V等)构建多维度、交叉覆盖的专利网络,实现了对技术路径的立体封锁。这种申请策略有效提升了其在电池领域的专利壁垒,展现了参数化布局在高价值专利培育中的强大效力。该案例也表明,参数化布局不仅适用于材料、化工等传统参数敏感领域,在高端制造、新能源等前沿技术中同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参数化专利布局将更加智能化、系统化。企业可借助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工具,快速识别技术参数的优化空间与边界条件,实现更精准、超前的专利卡位。此外,参数化思维也有望从技术研发延伸至标准制定、专利运营等环节,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知识产权战略工具。建议企业在专利挖掘与撰写中,进一步增强参数化意识,构建“参数—效果—权利”三位一体的专利体系,从而在日益激烈的技术竞争中占据主动。
邱小波作者专栏
2、运用TRIZ挖掘非常规替代方案的实例探析,助力高质量专利撰写之从权布局
4、创造性问题被驳回案件的再挖掘,企业重要技术的专利重生之路
(原标题:参数化专利布局在高价值专利中的应用——以比亚迪单体电池专利组合为例)
栏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续招募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邱小波 北京超凡宏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编辑:IPRdaily辛夷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参数化专利布局在高价值专利中的应用——以比亚迪单体电池专利组合为例(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