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最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是亡羊补牢,而是让羊圈永远比狼爪快半步。”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陈易华
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是不是常遇到这样的场景:
• 辛苦研发的专利刚公开,就发现竞争对手已布局类似技术;
• 海外市场刚拓展,核心商标就被当地企业抢注;
• 商业秘密泄露事件频发,却总找不到根源漏洞。
这些反复出现的“管理顽疾”,就像《了凡四训》里说的“过”,袁了凡在书中讲:“过者,过也;改者,贵能知而能改也。”。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过”,本质是认知偏差、制度漏洞与执行惰性的叠加。今天就借《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的智慧,聊聊如何从“被动救火”转向“主动防火”,构建真正扎实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PART 1
须发“三心”:先破认知茧房,再开整改之门
为什么说 “心不正则法难行”?
《了凡四训》讲:“改过之法,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要发勇心。”。这“三心”恰似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认知三棱镜:
• 耻心对应“知过”:敢不敢撕开遮羞布,直面管理短板;
• 畏心对应“畏过”:懂不懂敬畏规则,算清风险账;
• 勇心对应“改过”:有没有破局勇气,啃下硬骨头。
很多企业知识产权问题频发,本质是“三心”缺失:面对侵权纠纷选择“花钱消灾”,是缺乏耻心;忽视专利布局风险盲目扩张,是缺乏畏心;遇到历史遗留问题推诿拖延,是缺乏勇心。这就像古人治病,若不先正其心,再好的药方也难见效。
1.知耻而后勇:让“知识产权红线”刻进团队基因
《了凡四训》讲:“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
企业若对知识产权问题麻木不仁,就如同失去羞耻心的“管理失职者”。有数据显示:超过50%的中小企业有“被动侵权历史”,仅少部分中小企业选择公开维权,大部分中小企业因担心例如影响产品上市、影响公司上市等隐瞒重大知识产权纠纷——这正是 “耻心”缺失的集体画像。
(11)落地方案:构建“红牌警示系统”
可视化问题档案:让知识产权问题看得见
制作动态更新的《知识产权问题账单》电子看板,每个案例都标注“三镜对照”,示例如下:
①财务镜:直接经济损失+股价波动(如某企业专利侵权案导致市值蒸发数亿);
②声誉镜:客户流失率+品牌信任度下降(如某企业商标被抢注后海外客户大量流失);
③发展镜:市场机会丧失(如错失2年海外布局黄金期)。
问题解剖课:一把手带头自曝家丑”
例如,企业每周、每月、每季度或不定期召开“知识产权问题现场”复盘会,可以要求示例如下:
✅董事长率先剖析当年创业期的侵权教训(如早期产品包装侵权赔掉半年利润);
✅业务部门用“问题责任追溯表“还原问题链:从创意产生到风险暴露的多个关键节点;
✅现场签署《整改承诺书》,公示在企业例如OA首页或公司展示区域。
(12)执行要点:例如持续3个月密集警示形成条件反射
例如,某企业持续开展“耻心建设”后,研发部门主动查新率从大幅提升,市场部门开拓新区域前的知识产权尽调全成完成率,完成率提升到100%——这就是耻心的力量:让“怕丢脸“转化为“保安全”的自觉。
2. 畏法而敬责:让风险意识穿透每个管理末梢
《了凡四训》讲:“畏心者,敬畏天命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里的“畏,不是恐惧,而是对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市场规律、企业存亡的敬畏。”就像古人敬畏天道轮回,企业需敬畏:
• 法律红线:相关法律规定故意侵权可处数倍惩罚性赔偿;
• 商业规律:商标纠纷可能导致产品下架,直接切断现金流;
• 生存底线:核心专利被无效可能让企业失去技术壁垒。
(21)落地方案:三层压力传导机制
责任矩阵图:画出风险地图
例如,横轴可以为研发、市场、法务、知识产权等关键部门,纵轴可以为立项、研发、上市、售后等核心阶段,可以用红黄绿三色标注风险等级:
①红色区域(高风险):如研发阶段未查新就投入量产;
②黄色区域(中风险):如市场部使用未注册商标推广新品;
③绿色区域(低风险):如知识产权部定期进行专利年费监控。
KPI熔断机制:设定安全基线
企业可以参考古人“刑赏分明”,设立刚性指标示例如下:
✅年度侵权损失超N万,关键部门全员绩效降档(类比古代“连坐制”);
✅核心专利被无效超M次,关键部门负责人暂停晋升(相当于 “夺爵罢官”);
✅考核指标连续X年未达标,启动管理层重组(如同“换将出征”)。
合规承诺书:签下“管理军令状”
新员工入职、老员工晋升时签署《知识产权责任状》,明确例如示例如下:
🔹泄密追责:离职后Y年追溯期,最高可追偿损失Z%;
🔹免责条款:主动报告问题可减免处罚(效仿“坦白从宽”)
🔹举报通道:设立董事长直达邮箱,例如A小时响应
(22)执行要点:让风险从数字变成“切肤之痛”
例如,某企业要求市场部门开拓海外市场前,必须凭“知识产权合规调查报告”申请预算——这就是畏心的落地:让每个动作都带着对风险的敬畏,就像古人走路避开悬崖,企业决策避开侵权雷区。
3. 知难而勇改:打造敢啃硬骨头的“整改突击队”
《了凡四训》讲:“天下无不可改之过,惟患无改之勇。”
古人讲“勇士断腕”,企业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每个企业都有“管理脓疮”:例如,积压多年的沉睡专利、跨部门扯皮多年的流程漏洞、证据链缺失的历史侵权案——这些“老大难”正是检验勇心的试金石。
(31)攻坚策略:三专工作法(专班+专项+专激励)
专班组建:唯才是用
例如,企业可以抽调研发骨干(懂技术)、资深法务(懂法律)、资深知识产权(懂知识产权)、市场专员(懂创新),直接向老板汇报,赋予“先斩后奏”权,示例如下:
①某企业从车间抽调1名生产线业务骨干,加入整改专班后,2个月盘活数件沉睡专利;
②某企业让管培生参与流程优化,意外发现多处数字化改造盲区。
专项工具:作战图+里程碑
企业可以设计《整改攻坚作战图》,包含“问题诊断-路径规划- 资源配置-验收标准”四要素,示例如下:
专项激励:重奖勇士,厚待功臣
例如,企业可以设立“破冰奖”,示例如下:
✅现金奖励:按整改收益的5%提取奖金池(如上不封顶);
✅晋升特权:参与攻坚项目视同承担核心业务指标(如优先晋升);
✅荣誉认证:颁发“知识产权破局者”勋章,事迹录入企业发展史。
(32)执行要点:每年攻克数个“遗留问题清单”
例如,某企业规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年度KPI必须包含1个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项——这就是勇心的养成:面对难题不绕道,就像古人攻城拔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也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
三心齐聚,无坚不摧,当团队:
• 以暴露问题为耻(耻心)——告别“护短遮丑”的鸵鸟心态;
• 以忽视风险为戒(畏心)——建立“如履薄冰”的敬畏意识;
• 以解决难题为荣(勇心)——培养“攻坚克难”的战斗精神。
就完成了知识产权管理的“认知革命”。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了凡四训》的“改过三法”——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工具。
PART 2
改过三法:构建“急诊-专科-免疫”三级诊疗体系
从“头痛医头”到“系统免疫”,袁了凡把改过分为三重境界:
• 事上改:就事论事,解决表面问题(如灭火);
• 理上改:追根溯源,完善制度流程(如防火);
• 心上改:潜移默化,培育文化基因(如免疫)。
对应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就是从“救火队”到“防火墙”,再到“免疫系统”的进化。这就像中医治病:事上改是开方止痛,理上改是调理脏腑,心上改是增强体质。
1.事上改:打造24小时响应的“知识产权急诊室”
《了凡四训》讲:“过在事上者,如病在皮肤,汤药可医。”
突发侵权诉讼、商标抢注、商业秘密泄露,就像突然发作的急症,必须第一时间止血。例如,某企业发现海外商标被抢注后,24小时内启动“异议申请+备用商标布局”双轨策略,3个月化解危机——这就是事上改的关键:快字当头,精准止血。
标准操作流程(SOP):黄金24小时法则示例如下:
(11)落地方案:应急响应三件套
◆ 资源速查表:企业可以提前储备例如10家国内外顶尖律所、5家证据保全机构、3个舆情监测平台,标注响应时效和联络人,示例如下:
◆ 谈判话术模板:企业可以针对不同场景预设策略,示例如下:
🔹示弱型(初创企业):“我们是创新型小企业,愿支付合理许可费并成为贵公司合作伙伴”;
🔹对等型(规模相当):“贵公司在某领域存在某些专利风险,建议交叉授权降低成本”;
🔹强硬型(恶意诉讼):“我们已掌握贵公司专利无效证据,将同步提起反诉”。
◆ 证据链清单:标准化收集模板,示例如下:
(12)执行要点:定期例如每季度模拟演练
例如,某企业每月进行 “商标抢注应急演练”,发现流程漏洞多处,优化后响应速度大幅提升——事上改的核心就是“以练为战”,让应急处理成为永久记忆。
2.理上改:建立防复发的“制度过滤网”
《了凡四训》讲:“过在理上者,如病在血脉,针灸可治。”
重复性问题背后必有制度漏洞,就像血脉不畅导致疾病复发。例如,某企业专利申请授权率低,深挖发现是研发部门不懂“专利三性”,技术方案未及时转化——这就需要“理上改”,打通管理血脉。
(21)整改三步法:流程诊断-制度迭代-数字赋能
◆ 流程透视:用价值流图析找痛点,企业可以绘制《知识产权全流程价值流图》,标注三类节点,示例如下:
企业可以从创意产生到商业化的多个关键节点,标注各环节耗时、风险点、责任人;
①红色节点:耗时超行业均值(如专利申报周期60天vs同行30 天);
②黄色节点:依赖个人经验(如商标分类全靠法务主管判断);
③绿色节点:已标准化(如年费缴纳系统自动提醒)。
◆ 制度迭代:动态更新管理手册
例如,企业可以每季度或每半年修订《知识产权管理手册》,可以重点强化三大阶段,示例如下:
①研发阶段:《技术交底书标准化模板》(附专利挖掘指引,明确各类必写技术点);
②市场阶段:《新市场知识产权尽调清单》(含各项必查指标,如目标国专利布局密度、商标注册周期);
③离职阶段:《核心人员知识产权审计表》(包括电子数据清除记录、竞业协议签署核查)。
◆ 数字赋能:让系统替人盯风险
引入IP管理系统实现“三个自动”,示例如下:
🔹自动查重:研发立项前强制检索,未通过则无法启动项目(设置多层级查重阈值);
🔹到期预警:商标续展、专利年费提前数月分级提醒(邮件+短信+OA弹窗等多重提醒);
🔹数据追溯:每项知识产权从创造到保护的全流程可查,精确到操作人、时间点、修改记录等。
(22)执行要点:企业例如可以月度或季度制度体检
例如,某企业设立“每月制度体检日”,对照多项风险细则逐条检查,1年内堵住数个流程漏洞,侵权复发率大幅降低——理上改的本质是“治未病”,通过制度完善让问题不再复发。
3.心上改:培育“人人都是IP守护者”的文化基因
《了凡四训》讲:“过在心者,如病在骨髓,非药力可及,必待其心自悟。”
最高境界的改过,是让合规意识融入团队血液,就像古人修身养性,最终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例如,某企业“全员IP意识”的养成,正是“心上改”的典范:研发人员自发评估技术确权,市场人员主动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31)落地三板斧:仪式感+渗透式+激励机制
◆ 仪式感营造:让IP意识可见可感,示例如下:
①文化月活动:
🔹创意确权大赛:员工提交的创新点子,经评审后直接申请专利(如颁发“创意之星”证书);
🔹IP达人挑战赛:设置“商标分类速答”“专利布局拼图”等趣味关卡,冠军可参与海外展会;
🔹败诉案例情景剧:让员工自编自演真实侵权事件,比如“一件商标毁了海外市场”的故事。
②可视化手册:用漫画展现知识产权价值:
📌一件专利如何从技术文档变成千万级许可收入(附转化流程图);
📌一件商标如何通过海外布局助力品牌大幅溢价(对比案例图);
📌一次商业秘密保护如何避免亿元级损失(风险对比表)。
◆ 渗透式培训:把合规变成日常习惯,示例如下:
①新员工通关:设置“知识产权必修课”,包含:
✔企业核心专利技术点(如能说出多项核心专利的创新点);
✔商标使用规范(如不能在产品包装上变形使用商标);
✔商业秘密红线(如禁止用私人邮箱传输敏感技术资料);
考核不通过者延迟转正,补考数次未过视为不符合录用条件。
◆ 老员工复训:每年必修《最新案例解析》,包含:
✅新《专利法》对企业的多重影响(附自测题);
✅海外市场多项新兴知识产权壁垒(附应对策略);
✅竞争对手最新布局动向(附专利地图分析)。
◆ 双向激励机制:让改进有利可图,示例如下:
①正向激励:
✅“金点子奖”:员工提出的流程优化建议被采纳,给予项目收益一定比例的现金奖励(上不封顶);
✅“守护之星”:每月评选IP保护模范,颁发定制勋章并在公司OA或公示栏公示(如市场人员及时发现侵权线索)。
②反向约束:
🔹“问题连带制”:部门内同类问题重复发生2次及以上,分管领导需在高管会上公开检讨(记录在案);
🔹“知识共享考核”:未按要求上传整改案例的管理人员,扣除年度创新分(影响年终奖)。
(32)执行要点:三个一工程
例如,某企业坚持“每天一条IP小贴士(如OA弹窗)、每周一个案例动画(如3分钟动画)、每月一次红黑榜(如公示栏公示)”等,1年后员工主动报告知识产权风险事件增长翻倍——心上改的关键是“润物细无声”,让合规成为团队的集体潜意识。
三法合一,层层递进:
✅事上改治标的关键是“快”:如24小时响应,把损失控制在最小;
✅理上改治本的关键是“细”:如流程诊断、制度迭代、数字赋能;
✅心上改治根的关键是“久”:通过文化浸润,让合规成为本能。
三者如同中医的“汤针药”结合:事上改是汤药救急,理上改是针灸通络,心上改是调理固本。只有三法合一,才能实现从“被动改错”到“主动防错”的跨越。
PART 3
长效精进:让“改过”成为组织的永久记忆
为什么说“改过如逆水行舟”?
《了凡四训》讲:“改过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方得始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面临“三变”挑战:
• 市场在变:竞争对手每年新增数千件专利,海外商标注册周期 有效缩短;
• 法律在变:各种新法实施,侵权赔偿上限多次提限;
• 技术在变:AI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区块链存证技术不断迭代。
这要求企业把“改过”从阶段性动作,转化为融入日常的持续进化,就像古人“吾日三省吾身”,企业也要“每日改进、每季优化、每年升级”。
1. 建立PDCA改进循环:让管理体系自我迭代
《了凡四训》智慧:“改过无大小,贵乎持续。”,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正是持续改过的现代演绎,示例如下:
◆ 计划(Plan):每年初制定《知识产权进化蓝图》,可以明确多荐改进方向,示例如下:
◆ 执行(Do),示例如下:
✅季度分解:将年度目标拆解为4个阶段任务(如Q1完成技术经理人招聘);
✅月度跟踪:召开“改进推进会,用图示或列表显示进度(如红黄绿三色预警);
✅每日记录:建立《改进日志》,收录一线员工发现的小问题及即时解决方案。
◆ 检查(Check),示例如下:
🔹内部审计:每季度对照《管理手册》检查流程执行率,输出《合规性报告》;
🔹外部认证:每年申请相关认证,第三方出具《差距分析报告》;
🔹数据追踪:监测核心指标变化(如侵权复发率、专利转化率、商标注册通过率)。
◆ 处理(Act),示例如下:
✔成功经验:纳入《最佳实践指南》,组织跨部门分享会(如专利转化成功案例复盘);
✔未解决问题:转入下一年度计划,组建专项攻坚组(明确解决期限);
✔新发现问题:启动“快速改进通道”,预设时间内制定应对方案。
2.构建知识共享生态:让个体智慧变成组织资产
《了凡四训》启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改改不如众改改。”。古人讲究“集思广益”,企业需要构建“大改过”生态:
◆ 内部循环,示例如下:
①案例库建设:按“问题-行动-数据”三要素归档,每个案例包含:
📍问题背景:为什么会发生?(如流程漏洞/认知盲区/技术变革);
📍改进行动:做了什么?(具体措施、责任人、时间节点);
📍数据对比:效果如何?(改进前后指标对比,附柱状图/折线图)。
②跨部门工作坊:每季度聚焦一个高频问题(如PCT申请质量提升),要求:
✅研发讲技术痛点(如国际检索报告意见分析);
✅知识产权讲法律风险(如目标国专利授权率);
✅市场讲商业需求(如海外市场布局节奏)。
现场产出《改进方案初稿》,明确可落地行动项,跟踪执行效果。
◆ 外部链接,示例如下:
✔加入行业知识产权联盟,参与“改过错期经验交流会”(每年至少2次);
✔订阅行业知识产权动态,吸收前沿理念(如知识产权管理、AI数据合规动态);
✔与高校共建实验室,引入学术力量解决实际问题(如行业技术研发)。
◆ 执行要点:知识共享 KPI,示例如下:
某企业规定,每个部门每年必须输出5个可复制案例,纳入部门考核——这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每个员工的改进智慧,都成为组织进化的燃料。
3.设计进化激励机制:让改进者有甜头、落后者有压力
《了凡四训》智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改过者,天必佑之。”,建立“奖优罚劣”机制,让改过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示例如下:
◆ 正向激励:重奖革新者,示例如下:
①进化勋章:连续N年提出有效改进方案的员工,享受特权:
🔸年度体检升级(含家属名额);
🔸优先参与海外展会考察(拓展国际视野);
🔸期权奖励(根据改进效益折算,最高可达X股权)。
②改进跟投权:员工提出的创新方案被采纳,可申请跟投项目池,享受收益分成(如专利许可收入的A%)。
◆ 反向约束:倒逼落后者,示例如下:
①问题红绿灯系统:
• 红灯:超期未整改问题(高管督办,每周向老板汇报进展);
• 黄灯:整改效果未达预期(B天内提交修正方案,否则启动问责);
• 绿灯:超额完成改进目标(作为标杆案例全公司学习,奖励项目团队C万元)。
◆ 末位改进制:连续D月知识产权KPI末位的部门,强制轮换负责人(给予E个月整改期,仍不达标则重组团队)。
◆ 执行要点:可视化激励
例如,企业可以在公园OA或公示公示“改进情况”设立,每月更新:
红榜公示改进标兵事迹及奖励;
黑榜曝光问题滞留部门及整改要求;
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让改进成为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筹码。
持续改过,方得始终,真正的管理精进,是让组织具备三种能力:
• 洞察力:早发现问题(通过 PDCA 循环和知识共享);
• 修复力:快解决问题(通过三法合一和应急体系);
• 进化力:防再生问题(通过文化浸润和制度迭代)。
这就像古人修炼内功,日复一日的积累,最终形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金钟罩”——既能抵御外部风险,又能自我修复升级。
PART 4
结语:在持续改过中打造IP护城河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精进之路,本质是一场“知过、改过、防过”的持久战:
◆ 以“三心”破局:耻心让我们直面问题,畏心让我们敬畏规则,勇心让我们攻坚克难;
◆ 以“三法”固本:事上改解决当下之痛,理上改构建制度防线,心上改培育文化基因;
◆ 以“长效”致远:通过PDCA循环、知识共享、激励机制,让改过成为组织本能。
当企业把《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的智慧融入日常知识产权管理,就会发现:那些曾经令人头痛的侵权纠纷、难以破解的流程僵局、久拖不决的历史问题,都在持续改进中逐渐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是亡羊补牢,而是让羊圈永远比狼爪快半步。让企业带着“改过”的智慧,在知识产权管理的赛道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卓越——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进化之旅,唯有持续改过者,才能笑到最后。
陈易华作者专栏
企业IPR管理经验(十五)|突破与超越:针对竞争对手专利的专利布局思考
企业IPR管理经验(十八)|《了凡四训》智慧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IPR管理经验(十九)|从“盾牌”到“引擎”:企业知识产权如何驱动研发破局与产品创新
企业IPR管理经验(二十三)|经济下行态势下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IPR管理经验(二十四)|企业基于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的专利布局
企业IPR管理经验(二十五)|《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原标题:企业IPR管理经验(二十六)|《了凡四训》改过之法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栏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续招募!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陈易华
编辑:IPRdaily辛夷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企业IPR管理经验(二十六)|《了凡四训》改过之法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