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我们已发送验证链接到您的邮箱,请查收并验证
没收到验证邮件?请确认邮箱是否正确或 重新发送邮件
确定

【品牌赋能】新时代下,中国车企如何提升品牌力?

投稿
纳暮2025-08-01
【品牌赋能】新时代下,中国车企如何提升品牌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从自主技术创新到高质量品牌建设,解码知识产权赋能汽车品牌的战略。”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2025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品牌战略管理,推进品牌深度融入企业发展。全面加强品牌目标管理,锻造品牌价值提升核心能力。全面加强品牌过程管理,强化品牌价值提升制度保障。全面加强品牌资产管理,系统提升整体品牌价值。全面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增强品牌全球影响力。《意见》的出台,体现出央企品牌工作将更关注价值创造,为知识产权赋能汽车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中国汽车品牌实现高质量跃升提供了清晰路径。


6.1


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品牌建设已不再是单一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行业和企业内部协同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必将成为串联技术创新与品牌价值的核心纽带。因此,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以下简称“运促中心”)发起的“技术创新领先企业评选”与“技术先锋车型认定”活动,不仅是对《意见》精神的具象化实践,更为行业提供了从“专利→技术→品牌”可落地的转化路径。


PART 1
构建品牌一体化体系:
打破部门壁垒,让知识产权成为全域协同的黏合剂


《意见》要求“充分认识品牌战略是企业核心竞争战略”,强调需顺应产业、消费、市场三重升级趋势,聚焦企业核心价值定位、自身资源禀赋和行业竞争态势,科学制定品牌战略。同时《意见》指出需“推动品牌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一体部署”,破解“品牌工作孤岛现象”,要求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全流程贯穿。这一要求直指当前汽车企业品牌建设的核心痛点 —— 多数企业仍将品牌建设视为营销部门的专属职责,导致技术研发、专利确权与品牌传播严重脱节。

对汽车企业而言,知识产权赋能品牌建设是行业趋势,各部门需共同参与“知识产权品牌化”过程:技术部门在研发阶段就应考虑专利布局与品牌定位的匹配度,如高端品牌需重点布局豪华感相关的外观设计专利;知识产权部门需建立专利与产品的关联数据库,方便市场部门快速调取;市场部门则要学会将专利技术“翻译”成消费者易懂的语言,如将“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专利”转化为“像老司机一样精准判断路况”的场景化表达。

真正的高质量品牌建设,需要建立“研发—确权—生产—营销” 全链条协同机制。以某新能源汽车品牌为例,其成立跨部门品牌战略委员会,由高管牵头,技术部门负责输出核心专利清单,知识产权部门审核专利确权状态,市场部门将专利技术转化为品牌传播点,生产部门确保专利技术在实车中稳定落地。这种协同模式使该品牌某款车型的“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传播素材,既包含知识产权、技术原理等硬核内容,又通过测试视频等具象化呈现,实现了技术可信度与传播感染力的统一。


6.2


运促中心发起的“技术创新领先企业评选”活动,设计了多维度专利指标,将无形中推动企业各部门形成目标共识:技术部门需关注“发明专利占比”以提升创新深度,生产部门需配合“专利上车量”指标确保技术落地,市场部门则需基于“专利创新指数”提炼品牌差异化卖点。这种全域协同不仅提升了品牌建设效率,更让研发端口感受到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激发持续创新动力。


6.3


PART 2
强化品牌技术内核:
让专利从法律文件变为品牌的 “硬核身份证”


《意见》强调“把自主创新作为品牌创建内核,大力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要求“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的有效联动”,“增强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吸引力、号召力”。这一要求在消费者对技术真实性日益敏感的当下尤为关键。当前汽车市场,“PPT 技术”“概念营销” 层出不穷,导致消费者对品牌技术宣传的信任度下降。而专利作为受法律保护的创新证明,是破解这一困境的最佳工具。

2024年中国汽车发明专利授权量按自主整车集团统计,东风汽车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三年位列第一。其东风奕派008围绕“专利数量×实车应用”展开技术品牌宣传。东风奕派008在马赫动力的178项、SOA智能座舱与驾驶辅助的181项以及安全技术的146项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应用方面取得了杰出成绩,并获得了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颁发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应用证书》。这种以专利为锚点的传播,让“技术领先”的品牌形象有了坚实支撑。


6.4


2025年6月,吉利汽车在其“雷神AI电混2.0”技术发布会中,引用运促中心发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混合动力控制系统创新企业排行榜第一”的数据,使“技术领先行业”的品牌主张更具说服力。这一案例印证了《意见》中“增强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吸引力”的要求 —— 当专利从法律文件转化为可传播、可验证的品牌标识,品牌的技术内核才真正坚实可信。“技术创新领先企业评选”已逐步成为企业技术实力的权威认证。


6.5


PART 3
创新品牌传播逻辑:
用技术认证搭建企业与消费者的 “信任桥梁”


《意见》指出需“结合市场需要和行业发展,突出差异化竞争优势”,“聚焦目标受众,增强议题设置能力,做精做优传播内容,引发品牌共鸣,带动共同传播”。要求品牌传播跳出“自说自话”的误区,建立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技术创新具有专业性强、理解门槛高的特点,如何让消费者真正感知并认同,是汽车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运促中心在知识产权传播的实践过程中,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创新传播路径,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对专利魅点技术分析提炼、VR技术在线体验、技术专家深度访谈以及技术爆炸图动画展示等创新手段,让消费者感知技术、理解技术、听懂技术。用技术认证搭建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桥梁”。


6.6


PART 4
激活无形资产价值:
让专利运营成为品牌资产增值的“加速器”


《意见》明确需“以评促建推动品牌资产科学管理和有效运营”,“梯次培育优质品牌资产”,“科学评估品牌资产”。专利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其运营水平直接影响品牌价值。运促中心托管超过1.3万项专利,并推动《汽车专利价值评估通则》团标发布,为专利资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技术先锋车型认定”活动将“专利上车量”作为重要指标,就是为了推动企业建立“专利运营 — 品牌增值”联动机制。企业专利不仅可以赋能自身的车型产品,还可通过许可、公开等方式赋能整个行业,既可以通过专利获取目标收益,又可以促进行业技术的共同进步。

吉利汽车就在其产品技术发布会上,将部分安全领域相关技术专利向全行业公开,不仅推动汽车行业在安全领域的发展,同时强化了“技术输出者” 的品牌形象。这样的案例契合《意见》中“梯次培育优质品牌资产”的要求,让无形资产真正成为品牌价值的“硬支撑”。


6.76.8

PART 5
结语:
以知识产权为纽带,实现中国汽车品牌价值跃迁


将知识产权深度融入品牌建设的全流程,是中国汽车品牌建设质量跃迁的重要抓手。国资委《意见》的落地,需要企业以专利为核心纽带,在战略层面构建协同体系,在技术层面夯实品牌内核,在传播层面打通用户认知,在运营层面激活资产价值。“技术创新领先企业评选”与“技术先锋车型认定”活动,正是通过这种系统化实践,进一步强化了“专利→认证→品牌”的转化链,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专利赋能品牌”路径。

当专利不再仅仅是技术部门的“成果证明”,而成为品牌建设的“通用语言”,中国汽车品牌才能真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引领”的跨越,在全球市场树立起“技术可信、品牌可敬”的中国形象。


(原标题:【品牌赋能】新时代下,中国车企如何提升品牌力?)


栏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续招募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编辑:IPRdaily辛夷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品牌赋能】新时代下,中国车企如何提升品牌力?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今日报名截止!寻找2024年“40位40岁以下企业知识产权精英”活动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本文来自于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为/news_40292.html,发布时间为2025-08-01 11:35:02
我也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