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工作不是全部,圈子不只一面。”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近几年,深圳众多企业都面临出海商机。尤其在知产法务圈,有出海业务的深圳企业占了大半比例。如何接受出海过程中的诉讼挑战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大胆应战还是退出市场?如果要打,如何迎战?
7月25日,麦子家智享沙龙围绕以上大家关心的问题在深圳南山区6号花园餐厅举办了一场:美国诉讼的法庭庭审介绍避坑指南&案例分享&职场故事会。感谢如约而至的企业圈朋友们。
活动于下午2点半准时拉开帷幕,第一位分享嘉宾是陈培博士,现任 Leydig, Voit & Mayer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及中国区负责人。陈培博士的学术背景堪称卓越,拥有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双学士学位、特拉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以及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不仅如此,他还持有美国专利局注册专利律师证书、美国弗吉尼亚州律师资格证书和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律师资格证书。陈培博士在知识产权领域经验丰富,自2007年起便投身美国知识产权工作,处理过大量美国联邦地区法院、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和美国专利局专利无效案件,对案件从立案到庭审的全流程了如指掌。
在主题分享中,陈博士首先告诉大家,其实美国有95%的案件都是和解的,不会有庭审。很多律师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有经历过庭审,且很多陪审员都只有高中学历,所以怎么让他们了解案件做出公正裁决有非常严格的审查制度。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美国专利诉讼庭审的详细流程,并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在场听众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注意提醒。他的分享犹如一盏明灯,为那些在海外知识产权维权道路上摸索的企业和专业人士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大家听的非常专注!
紧接着,来自知名企业的知产总监史先生为大家带来了关于“ODM 模式下如何在诉讼中兼顾自身和客户的利益和风险” 的精彩分享。他历任多家知名企业 IP 负责人。他提出:海外诉讼迈出去首先要考虑是否接的住。很多时候,是需要和市场,财务一起讨论的:市场是要杀入还仅仅是试探?是希望稳定供货还是不要也罢?中国企业的海外诉讼每场都是硬仗,需要放低老板预期,避免不切实地的期待。同时,他也提到,法务和知产管理者在处理诉讼时一定要说能被听得懂的大实话,要找口才好头脑灵的技术人员对接,才能彼此发挥更好效果。他的实战感受分享也给了大家很多思考。
第三位主题分享嘉宾是拥有19年知识产权许可和BD经验的濮阳女士。她擅长知识产权运营,在电子、工业、通信、IT、汽车、航空等多个行业都有着丰富的技术许可、专利交易等经验。她曾成功将跨国公司的IP转让给合作伙伴,并通过100多个案例每年收取1500万美元以上的许可费收入。在分享中,她通过真实的案例,详细分析了美国诉讼过程中的知识产权许可谈判策略和技巧。她以生动的语言、详实的数据,将复杂的谈判过程拆解开来,让听众们清晰地了解到在知识产权许可谈判中如何把握关键要点,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平衡。
在三位嘉宾的分享中,麦子也结合嘉宾的分享了一些她的行业观察思考。
在头脑风暴答疑之后,到了大家非常期待的圆桌讨论环节。这一直是我们沙龙最受大家欢迎的环节,平时严肃认真的总们把他(她)们的职业成长故事娓娓道:在AI时代,最容易被取代的行业总经理的焦虑和思考;时刻保持好奇心,不断面对工作的挑战,从专业走向管理-再成长为知产法务合规的女性管理者的成长故事;20多年丰富经验的知产律师老大姐在不断内卷的当下,平和面对当下生活工作的淡定底气来自哪里;45+的老大哥,从大厂转身,转行若干产业,从0开始,如何在职场攒人品,默默发力,穿越行业大跨度和个人的年龄焦虑,目前已经成长为分管知产法务审计的管理者。
从专业探讨到接地气的成长故事恳谈,从严肃的职场,到生动的人生,工作不是全部,圈子不只一面。
在这个时代,坦白说,没有人不焦虑。
找到同行者,至少可以不孤单。
萤火虽微,愿为其芒。不啻其光,造炬成阳!
期待与大家继续同行!互相勉励,互相鞭策。
以下是来自大家的反馈,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是鞭策的动力!
感谢麦子姐的精心组织!这次沙龙是我参加深圳IP圈子闭门活动里质量最高的,无论是组织方的活动筹备和气氛调动、嘉宾的分享水平以及参与人的活跃程度都非常棒!
甜点茶点都很nice,尤其是果汁点赞,整体沙龙人数不多,而且意外收获是能够有政府相关的人参与,后续可以有很多交流互动。
事前规划严谨,流程清晰,言之有物,时间可控。
场地放松,主导人有强大的带动力,让大家在友好轻松氛围中既学到专业知识,又有机会拓展视野和人脉。
环境好,内容有深度。
私享形式很好很亲切,也接触到一些更直接的观点,很受益
流程很紧凑,气氛很棒。
主题丰富,接地气。
美国庭审,企业实践分享,专利运营都是当下最热话题,不仅答疑解惑,而且干货满满。
嘉宾都很真实,不光是将专业,更加鲜活立体。
美国诉讼流程给讲的很清楚明了,很有画面感;专利运营讲得也很通俗易懂;职场分享的嘉宾门,都是很优秀的IP人,执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有想法、执行力也超强的,映射到自身,就还是要提高执行力,多学习,能力上来了,想要的也会来,还是需要继续在IP领域深耕。
陈博士的分享最让我印象深刻,内容干货且表达清晰。
每一段嘉宾的分享都是沉浸式分享,这一次听美国庭审的巨像化讲述,对美国庭审有了深刻的印象,石总分享在企业的实操着实是干货满满,让有相同经历的人有共鸣,没有经历的人醍醐灌顶,紫藤的专利运营让我们知道非标的一个完整流程,可以给到我们不少启发。
从前期的自我介绍流程细节,到课题选材,圆桌会议都很流畅。
圆桌环节设置的特别好,主题设计的也很好。如果本环节可以有一些互动就更好了。
茶点太多,但是嘉宾分享的内容很精彩,没空吃。
批评和建议也收到啦:
可以多预留一些现场交流时间。
可以试着做成每个人都发言的形式,增加互动。
食物很好,投影模糊了一些
过于隆重了哈哈哈,下午茶没有吃完,有点浪费。
此次沙龙主题比较符合当前热点,圆桌也不错,下次可请年轻一代来圆桌分享。
(原标题:萤火虽微,愿为其芒 麦子家智享沙龙 7 月25日美国庭审主题深圳专场回顾文)
栏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续招募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编辑:IPRdaily辛夷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萤火虽微,愿为其芒 麦子家智享沙龙7月25日美国庭审主题深圳专场回顾文(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