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我们已发送验证链接到您的邮箱,请查收并验证
没收到验证邮件?请确认邮箱是否正确或 重新发送邮件
确定
产业行业政策诉讼TOP100招聘湾区IP动态职场人物国际视野许可交易深度专题活动商标版权Oversea晨报董图产品公司审查员说法官说首席知识产权官G40领袖机构企业专利大洋洲律所

零一生命:知产作舟,开辟人体微生态新蓝海

行业
纳暮11个月前
零一生命:知产作舟,开辟人体微生态新蓝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抓住风口,布局人体微生态新蓝海。”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李时康


生命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


人体微生态学是本世纪以来生命科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1]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已充分证实,人体健康和抗病力取决于人体微生态状况,如同环境取决于生态。[2]当前,人体微生态作为健康产业中的一个新兴领域,研究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对新兴领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在人体微生态领域,各类微生物菌种的知识产权保护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保护范围和标准模糊、菌种鉴定评估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及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待完善等。


零一生命:知产作舟,开辟人体微生态新蓝海深圳零一生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在此背景下,中国入局人体微生态的企业,正一边促进研究的落地以加快行业商业化、产业化进程,一边在技术革新中探索知识产权保护的边界。2016年,专注于人体微生态健康领域的深圳零一生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零一生命)成立。“我们是中国第一代研究人体菌群的研发团队,当时在华大基因参与了欧洲发起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项目。”据零一生命创始人兼CEO王晓凯介绍,零一生命是王晓凯从华大基因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凭借着对微生物多年的研究与热爱,与几位同窗好友共同成立的一家企业。七年以来,零一生命通过对人体微生态的研究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运营,开始步入了商业化。同时,他们也正在面临着行业带来的重重挑战。


零一生命:知产作舟,开辟人体微生态新蓝海零一生命创始人兼CEO王晓凯


抓住风口,布局人体微生态新蓝海


近十年来,微生物组的研究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全新的治疗模式,人体微生态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着诸多入局者,行业的技术比拼日趋激烈。在新的发展浪潮中,“零一生命”下定了在人体微生态这个生命科学细分新领域“从零到一”进行原研和创新的决心。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不断寻求差异化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将为企业带来更加稳固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人体微生态如火如荼的产业革命下,零一生命在行业中构建了自身的差异化优势:一是有完整的技术链条,二是保持持续营收的能力。“从硬件到软件我们都已经搭建好了,并成功运行了六、七个项目”。王晓凯介绍道,零一生命现在是行业内唯一一个通用性技术平台,拥有从微生物基因检测,到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纯化,再到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及药物研发、化妆品原料开发等完整的技术平台。


据悉,零一生命目前开展进度最快的项目今年将在中美两国进行人体临床,进度最快的化妆品原料也将与某家大型化妆品集团进行合作。


资金缺乏往往是大多数初创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从成立至今,零一生命一直通过开发微生物检测产品及益生菌产品来保证企业运作所需的现金流,使得企业在投入研发的同时,保持现金流业务的收入来对抗研发风险。王晓凯还透露,接下来,零一生命将会与知名消费品牌进行合作,并通过明星代言等方式来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


零一生命:知产作舟,开辟人体微生态新蓝海

零一生命肠道微生物基因检测产品


零一生命:知产作舟,开辟人体微生态新蓝海

零一生命因微牌益生菌产品


在新兴领域,技术研发和创新更成为了企业在竞跑中构建优势的关键。目前,零一生命的研发团队共70余人,占员工总人数约65%,是一支涵盖了微生物、医学、数学、化学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团队。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零一生命创建了以“三库三平台”为主的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平台,并通过与中国顶级医院专家、科研团队、消费品牌的合作,不断扩展零一生命微生物活体库、代谢产物库及数据分析库的积累。目前,零一生命是国内唯一可以做到人体微生物代谢产物创新药物转化的公司。


“如传统行业要花10年10亿美金研发的一款药物,我们通过当前的技术只需用6-7年2亿人民币的周期和资金即可完成。”王晓凯指出,从技术链条再到各个库的长期积累和创新优化,零一生命构成了一套组合式的研发优势,将核心技术转化为研发效率。


零一生命:知产作舟,开辟人体微生态新蓝海零一生命:知产作舟,开辟人体微生态新蓝海零一生命:知产作舟,开辟人体微生态新蓝海

零一生命实验室


行业竞争无时不在。随着行业技术的革新和入局者的增多,行业红海终会到来。“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产品一定要有明确的差异化。”王晓凯坦言,全球范围内,行业早期基本以肠道领域入局人体微生态领域。零一生命选择皮肤领域作为切入点,一是刻意寻求行业差异化,二是皮肤菌群在产业化上会更快,性价比更高。


目前,全球在皮肤微渗透做到药物开发领域的企业仅为少数,其中美国有两家,而零一生命是中国唯一的一家。基于此经验,王晓凯认为,在红海到来之前,对行业、技术的判断,以及对用户需求和产品趋势的判断,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微生态这个朝阳产业中,业内企业现阶段应共同将技术创新和专业基础打好,形成合力,才能更快使人体微生态领域的产业化落地。同时,企业应该积极寻求B端公司的合作,借助其他领域的成熟力量来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知产护航,以创新把握行业发展脉搏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对行业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凸出,新兴产业的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也愈加重视。对于尚处于产业化初期的人体微生态领域来说,企业对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知识产权主导权的掌握,将帮助企业更快抢占市场先机。


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提早的知识产权布局正是企业在未来竞争中争夺话语权的优势。据悉,零一生命至今已经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与《专利管理规范》,并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累计申请专利、商标、版权登记等共320余项,其中已有11项专利获授权。在国际化浪潮中,零一生命也提交了多项PCT国际申请及美国发明专利申请,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我们将整个知识产权体系的保护,上升到了公司的整体战略。”王晓凯说到。将知识产权融入产业化链条中,离不开企业在知识产权布局、保护、管理等方面的战略部署。过去的几年里,零一生命针对化学分子、活体微生物等主要利用专利申请的途径来构建自己的技术壁垒;对于新发现的微生物和小分子,零一生命则将其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目前,零一生命对于核心专利的布局投入已超100万元。王晓凯表示,随着技术成果的落地和研发进程的推进,零一生命未来将持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部署。


此外,作为初创型企业,零一生命也巧妙借力,通过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来建立健全企业的知识产权体系。据了解,目前零一生命有两家知识产权智囊团,一支是更擅长做全球化的知识产权申请和布局的队伍,另一支团队则更专注于知识产权保护。王晓凯表示,当企业内部需要进行知识产权的布局、保护等工作时,会同时咨询两个团队进行交叉确认。同时,为了降低知识产权纠纷发生的风险,零一生命不断关注国内外相关部门、机构的知识产权法规和行业布局状况,以获取行业知识产权动态,确保企业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


通过前期的技术投入和系列知识产权部署,零一生命的商业化版图已徐徐展开。据王晓凯介绍,零一生命目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即将以成功申请知识产权的药物原料授权给业内制药大厂进行研发和上市销售,最终通过这种Liscense out的合作模式来实现技术“由零到一”的转化,将产品落地,实现收益。


在谈及人体微生态领域商业化和知识产权的关联时,王晓凯表示,其他市场主体或投资方将会通过企业对自身知识产权申请或授权信息的公布,掌握该企业在行业中的研发动态,并对企业的技术实力作出判断。此时,掌握着先进专利技术的企业或将因此获得市场合作及融资的机会,进而壮大企业的实力,扩展企业的发展渠道。据了解,零一生命成立至今已获得了6轮资本融资,融资达数亿元,投资方包括松禾资本、云时资本、源政资本等多家创投机构。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知识产权布局日趋完善,零一生命的融资交易金额实现了千万级向亿级的跨越,今年四月份,其刚完成了亿元B1轮融资。


当下,作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知识产权也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商业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及多样的角色。可以看见,“世界未来的战争就是知识产权的战争”时代已悄然来临。在人体微生态的新风口之上,知识产权也将成为企业乘风破浪的一柄利器。


迎难而上,直面挑战


2007年,美国启动人类微生物组计划;2008年,欧盟启动“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2017年,中国科学院牵头启动“中国微生物组计划”,2020年,“解码微生物组”被《Nature》选为2020年最值得关注的技术之一。[3]整体来看,人类微生物组参考序列解析和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4]


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影响菌群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造成了不同国家地区人群的菌群结构的差异,进而使得微生态领域的活体生物药存在明确的地域差异性。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生物多样性及数据库的丰富程度上,有着非常好的资源基础。王晓凯表示,在国内外对人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周期和产业化进程差异还不算大的情况下,未来中国有希望凭借着这些优势在人体微生态这片蓝海中引领市场的发展。


不过,行业在发展初期往往困难重重,国内人体微生态的发展亦是如此。对此,身处人体微生态赛道中的零一生命深有体会。过去,微生物资源一直被海外厂商垄断,当前食品领域用的绝大部分菌株都源于海外进口。而在新行业的发展中,市场教育和用户认知是一个长期过程。“微生物领域是全新的,行业没有先例,向别人证明我们从人体上找到的这些微生物安全有效,是我们当前最大的难点。”王晓凯说道。此外,在知识产权方面,生物医药产业申请发明专利最大痛点是周期太长,活体微生物的庞大族群使得其知识产权还面临着保护难度大、保护界限较模糊等难题。


行业面临的重重挑战,也是产业发展的全新机遇,突破挑战,即可赢得新生。王晓凯认为,集聚大量基于中国人群数据和资源的原料,加快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微生态产业进一步取得突破发展的关键点。同时,若国家能按产业类型对知识产权的申请和审批做更加细致的审查和管理,缩短专利申请周期,或能使企业更快地展开商业化合作,促进中国人体微生态的产业化。


更重要的是,在行业发展中,新兴领域的企业应该拥有更高的知识产权意识。“往往借助知识产权渠道来洞察市场先机的,都是一些跨国的大企业。”谈到此处,王晓凯不免感到唏嘘。目前,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的检索分析能力、重视程度基本都强于海内、国内的公司,国内具备全球化视野布局和检索分析能力的企业可谓屈指可数。他期望,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国内的更多企业能够更加重视整个知识产权上布局和防御。


“我们期冀在未来的5-10年,人体微生态能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相关产品能广泛‘进入寻常百姓家’。”王晓凯希望,在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人体微生态领域在十年内能达到百亿级、甚至突破千亿级的规模。


为了促进人体微生态的产业化,零一生命还随着行业的研究和发展历程制定了系列五年计划。


在人体微生态研究进入白热化阶段时,零一生命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2016-2021年)。在此阶段,零一生命主要专注于研发,并确定了皮肤病和代谢疾病作为两个主要技术方向。目前,人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已逐步深入,行业进入了产业化初期。零一生命随之开启第二个“五年”计划(2022-2027年),其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将研发成果落地,围绕产品与世界范围内的知名企业达成合作,从而实现商业化。王晓凯介绍,在下一个“五年”阶段中,零一生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平台,此时公司将把商业化的领域按切分得更细,分别成立专注于药物、化妆品、食品等方面的多元化的团队。


零一生命:知产作舟,开辟人体微生态新蓝海零一生命创始团队合照


而在当前的“五年”计划开展中,就商业化的情况来看,零一生命无疑是幸运的。“实际上比我们预想的好,很多大厂都主动找到我们了。因为他们有着非常好的情报部门和知识产权部门,通过知识产权和我们在网络上的信息和痕迹联系上了我们。”王晓凯表示,零一生命已拓开了与国内外知名厂商及品牌合作的渠道,接下来他们将共同促进零一生命技术成果的落地,向着下个“五年”前进。


注释:

[1]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人体微生态研究主题分析.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380357
[2]中管院信息所学术委.生机福地全域环境健康与人体微生态健康的管理科学与路径研究.https://mp.weixin.qq.com/s/tgjkYGG9nR1mv6gLQq2vJw
[3][4]施慧琳,孙学会,许丽,徐萍,王玥.中国知网.人类微生物组发展态势及建议.

(原标题:零一生命:知产作舟,开辟人体微生态新蓝海)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李时康

编辑:IPRdaily赵甄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零一生命:知产作舟,开辟人体微生态新蓝海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零一生命:知产作舟,开辟人体微生态新蓝海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纳暮投稿作者
共发表文章3020
最近文章
关键词
首席知识产权官 世界知识产权日 美國專利訴訟管理策略 大数据 软件著作权登记 专利商标 商标注册人 人工智能 版权登记代理 如何快速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材料科学 申请注册商标 软件著作权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 专利预警 知识产权 全球视野 中国商标 版权保护中心 智能硬件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躲过商标转让的陷阱 航空航天装备 乐天 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著作权 电子版权 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中国专利年报 游戏动漫 条例 国际专利 商标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费用 专利管理 出版管理条例 版权商标 知识产权侵权 商标审查协作中心 法律和政策 企业商标布局 新商标审查「不规范汉字」审理标准 专利机构排名 商标分类 专利检索 申请商标注册 法规 行业 法律常识 设计专利 2016知识产权行业分析 发明专利申请 国家商标总局 电影版权 专利申请 香港知识产权 国防知识产权 国际版权交易 十件 版权 顾问 版权登记 发明专利 亚洲知识产权 版权归属 商标办理 商标申请 美国专利局 ip 共享单车 一带一路商标 融资 驰名商标保护 知识产权工程师 授权 音乐的版权 专利 商标数据 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法 专利小白 商标是什么 商标注册 知识产权网 中超 商标审查 维权 律所 专利代理人 知识产权案例 专利运营 现代产业
本文来自于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为http://www.iprdaily.cn/article_34533.html,发布时间为2023-07-07 11:25:53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

    我也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
    我要评论
    回复
    还可以输入 70 个字
    请选择打赏金额